致力于打造一個超部門、多學科、跨行業的開放性傳統村落保護與活化的對話機制、交流平臺和展示空間的首屆中國古村大會(以下簡稱“古村大會”)于2015年11月19-21日在浙江烏鎮舉行。

屬性:開放性大會每年一屆
近年來,我國保護發展古村落的步伐不斷加速。2013年到2015年,連續3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分階段提出要制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切實加大投入和保護力度;2014年11月,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部、農業部、國家旅游局7部委聯合公布第三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名單后,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總數已達2555個。同年,前兩批共600個中國傳統村落正式獲得中央財政支持。






主題。首屆大會主題定為“保護與活化”。釋義為:古村落是傳統農業生產和生活的社會單元,是農業文明的結晶。在現代社會,古村面臨巨大的威脅和挑戰,但是它們所蘊含的智慧依然是人類發展的思想源泉。尤其是在工業化、城鎮化高度發展的背景下,為傳承傳統優秀文化、平衡城鄉關系、滿足鄉愁體驗、重振鄉村社區,對尚有整體或部分傳統村落建筑、非物質文化遺存、傳統鄉村組織結構的自然村或行政村進行積極保護的同時,強調通過主動的產業體系、生活方式與社會結構調整,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主流,探索有益于古村持續經營和社會繁榮的發展道路,以實現傳統鄉村物質與非物質要素的保有與傳承的目標。
宗旨。首屆古村大會宗旨是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古村發展之路,整合優質資源并實現資源共享,推動古村制度與法規層面的頂層設計,總結傳播古村保護和活化的成功模式,注入古村時代精神和移動互聯網思維,導入創客,再造鄉紳階層重塑鄉土文化,全力構建國內規模大、開放度高、成效多、影響廣的古村發展與信息交流平臺。


首屆“古村會”采取了“以會為主、以展為輔”的辦會模式,主要內容包括主題峰會、展示洽談等三大部分。其中:
主題峰會。圍繞“保護與活化”大會主題,邀請農業、文化、旅游、建筑、創客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和實踐者圍繞“保護與活化”主題進行研討和分享。大會分為特邀報告和主旨演講,設4個主題論壇,分別從“古村+制度”、“古村+文旅”、 “古村+眾創”、“古村+公益”等議題展開探討交流。

亮點:精彩紛呈亮點頻閃
首屆中國古村大會具有規格高、規模大、影響廣等特點,是匯聚各界名流、媒體高度聚焦、共享發展機遇的高端盛會。
☆ 規格高:群賢齊聚盛會
首屆“古村大會”由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古村之友全國古村落志愿者網絡、盤古智庫、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鄉村文化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烏鎮
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演講嘉賓匯集國內建筑設計、旅游規劃、實踐專家、鄉村創客等方面頂級專家學者,全面整合與充分發揮其思想智慧資源,激蕩思維、自由交流,締造新銳思想圈,終將成就有影響力的古村保護與活化觀察平臺。
☆ 規模大:與會陣容鼎盛
首屆“古村大會”面向全國古村落的有關部門、積極投身古村保護發展的創客精英、已經成功運作古村項目的相關企業,以及一大批關心古村落的全國志愿者群體,吸引來自全國25個省(市)的近700名代表積極參與。
☆ 影響廣:參與價值廣泛
首屆“古村大會”選址烏鎮意義重大。以期聯合全國學者和實踐者共同努力,群策群力,共同為中國古村的保護和活化事業貢獻力量。同時,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中新社、參考消息、CCTV、《中華遺產》雜志社、中國旅游報、中國建設報、騰訊網、鳳凰網、《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中華手工》雜志社、鄉村地理雜志社、《境鑒》雜志社、《靈犀》雜志社、中國國家旅游、騰訊大浙網、旅游地產觀察、世界酒店雜志社、中國經濟時報、財新傳媒、商務印書館等全國各地主流“多媒體”密集聚焦首屆“古村大會”,參與價值極其廣泛。
未來:古村大會才剛剛開始……
首個古村保護基金會成立在即。本屆古村大會上,由古村之友全國志愿者網絡聯合各民間力量發起的國內第一個關注古村保護與發展的公益基金會,即將宣告成立。同時,由古村之友與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共同成立的第一條古村救援通道,也將宣告成立。
第二屆古村大會將在山東召開。大會閉幕式上,隆重舉行了第二屆中國古村大會的舉辦地點授旗儀式。具體大會的內容設臵、板塊分布、參會規模也將在會后陸續發布。